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有关单位: 《興寧市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自然資源局反映。 兴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20日 興寧市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 (2020—2022年) 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建立高效科學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根據《梅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梅州市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梅市府辦函〔2020〕105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地質環境比較脆弱、地質災害多發易發的地區,削坡建房量多面廣、致災風險高,地質災害防治形勢非常嚴峻。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43處,威脅總人口6843人,潛在經濟損失2.5664億元。其中,威脅1000人以上的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處(2018年已實施監測措施),威脅100至1000人的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6處,威脅10至100人的中型地質災害隱患點32處,威脅10人以下的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點4處。此外,受山多平地少的客觀條件限制和客家人傳統思想觀念影響,依山建房、削坡建房現象普遍,全市在冊削坡建房13331處,涉及14671戶、80662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部門聯動、全民動員、防治結合”的工作原則,採取“全面排查隱患、徹底摸清情況,分類科學研判、精準綜合治理”的策略,加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削坡建房風險點綜合治理力度,全面推進地質災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重點解決我市地質災害防治突出問題,基本消除重大地質災害隱患。 (二)目標任務。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在冊威脅100人以上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6處、中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點22處(2020年完成7處、2021年完成7處、2022年完成8處)以及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1040處(戶)的綜合治理,基本建成地質災害大數據管理平臺,建立健全覆蓋全市的羣測羣防體系和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全面提高全市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通過採取避險搬遷、工程治理和專業監測等措施,2020年到2022年全面整治全市6處在冊100人以上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實施中、小型以及後期新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力爭早日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切實保障受威脅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1.採取避險搬遷。對受威脅羣衆有搬遷意願、附近又有合適搬遷安置用地的大型及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避險搬遷,徹底消除地質災害威脅。2022年底前,組織實施100人以上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避險搬遷2處(永和、羅崗鎮各1處),解除羣衆236人安全威脅。(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牽頭,永和、羅崗鎮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實施工程治理。對不適合實施避險搬遷的大型及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因地制宜,區分輕重緩急,採取削坡減載、坡面防護、築擋土牆、挖截排水溝等有效的技術手段,有計劃實施工程治理,根治地質災害隱患。2022年底前,組織實施100人以上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3處(福興街道以及刁坊、大坪鎮各1處),解除羣衆378人安全威脅。(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牽頭,福興街道辦事處以及刁坊、大坪鎮人民政府等單位參與) 3.開展專業監測。對暫無條件實施工程治理或者避險搬遷的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採取專業監測措施,進行24小時自動監測預警。2020年底前,組織實施黃槐鎮100人以上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專業監測工程1處,保障受威脅羣衆102人生命財產安全。(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牽頭,黃槐鎮人民政府參與) (二)开展削坡建房风险点综合治理。 按照“降低存量風險,堅決遏制增量”的思路,深入排查削坡建房風險點,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加強臺賬管理,制定綜合治理措施。2022年底前,集中組織開展農村削坡建房綜合整治,基本完成1040處(戶)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綜合治理。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指導農村住房建設,出臺農村削坡建房技術指引,指導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的綜合治理。市自然資源局負責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工作中,結合村莊安全和防災減災要求,劃定災害影響範圍和安全防護範圍,提出預防和應對地質災害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削坡建房的用地管理和對違法用地的查處,從源頭上遏制新增削坡建房風險點。市農業農村局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要積極配合農村削坡建房避險搬遷工作。(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參與,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落實) (三)建设地质灾害大数据管理平台。 積極對接梅州市,提供縣級地質災害防治基礎數據,2021年前建成地質災害防治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地質災害防治“一張圖”管理,實現地質災害防治標準化、信息化、精準化、便捷化管理目標,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數據支撐;建立地質災害智能化監測預警系統,實現地質災害實時在線智能化監控;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指揮會商系統,實現地質災害防治可視化、一體化的指揮功能。(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牽頭並負責落實,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參與) (四)建设群测群防体系。 2020年底前,以行政村(居委會)爲單元,建立由鎮長(辦事處主任)擔任責任人、由村幹部擔任管理員、由羣測羣防員擔任專管員的“三員共管”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學校、旅遊景區(點)、水利設施、交通設施、醫療機構等也要建立包含責任人、管理員的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健全羣測羣防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後複查的“三查”工作制度,爲羣測羣防專管員配置簡易監測工具和移動巡(排)查終端,建成更加完善、覆蓋全市隱患點和風險點的羣測羣防體系。(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市教育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路事務中心、市水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應急管理局等單位參與,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落實) (五)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 充分發揮地勘單位的技術優勢,推進自然資源部門與地勘單位合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實現本級自然資源部門有一支地質災害防治技術隊伍支撐保障。(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牽頭,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參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指導本行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加強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編制具體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工,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本實施方案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在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削坡建房風險點綜合治理工作中,要加強與市應急管理局的溝通,及時共享工作進展、信息資料;市應急管理局要有針對性地預置好救援隊伍和救援物資,並結合應急救援工作經驗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意見建議。 (二)强化规划及用地保障。切實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實施,村莊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應嚴格遵循村莊規劃和防災減災要求,村民宅基地選址必須避開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加大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削坡建房風險點避險搬遷用地的保障力度,避險搬遷用地確需修改國土空間規劃的,可按規定程序申請辦理。 (三)做好资金保障。大型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避險搬遷補助資金、工程治理資金、專業監測資金、削坡建房排查整治相關資金和全市地質災害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資金、防治技術裝備和羣測羣防簡易監測工具購置資金,通過統籌中央、省和市縣資金等多渠道解決,納入預算予以保障。市有關單位要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扶持資金,加大中、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治理力度,儘快消除地質災害隱患,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同時,加大社會化籌資力度,引導和動員羣衆自籌互助開展避險搬遷,鼓勵社會各界以捐贈等方式,支持低收入農戶避險搬遷。 (四)加快项目实施。各有關部門要在項目立項、審批、資金撥付等環節加快辦理,推動項目儘快實施。市自然資源局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和日常管理,做到項目計劃、補助政策、招標過程、竣工驗收和資金使用“五公開”;加強廉政建設,嚴格落實各項管理規定,對項目實施進行全過程監督。各鎮(街道)要加大削坡建房搬遷治理工作力度,加強指導和監督,保障施工安全,確保“以獎代補”資金髮放到位。 (五)加大宣传力度。採取多種途徑,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深羣衆特別是受地質災害威脅羣衆對綜合治理工作的認識,提高避險搬遷積極性,形成羣衆積極配合、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附件:1.各鎮(街道)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表 2.全市在冊100人及以上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避險搬遷、工程治理、專業監測明細表 附件1 各鎮(街道)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表 (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 附件2 全市在冊100人及以上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避險搬遷、工程治理、專業監測明細表 (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